☆ 2010安徽(国际)畜牧饲料…(2014/4/4)
☆ 2010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…(2010/5/3)
☆ 2010中国(合肥)畜牧业展…(2009/11/7)
☆ 公司****产品成功上市!!!(2009/11/1)

合肥中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
电话:0551-65317232
传真:0551-65325530
地址:合肥市高新区红枫路22号
网址:www.hfzhongda.com
∕zhda2006@yahoo.com.cn
技术:13905600011(李老师)


鸡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与治疗
鸡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与治疗
【作者/来自】网站管理员 【发表时间】2010/6/3 【点击次数】3035

鸡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与治疗
 
    根据近几年对全国各地区流行病学的调查,在夏秋季节各养鸡场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:球虫病、住白细胞虫病(白冠病)、绦虫病和鸡体表寄生虫病等。
夏秋季节适宜的温度、湿度及外界生物环境,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,这也是每年夏秋季节成为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。根据近几年对全国各地区流行病学的调查,在夏秋季节各养鸡场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:球虫病、住白细胞虫病(白冠病)、绦虫病和鸡体表寄生虫病等。本文对生产中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予以阐述,确实可行的具体措施,以供生产者应用参考。
  
  一 ,球虫病
  
  1.1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时间与气温和雨量密切相关,多流行于高热潮湿的天气。在北方从4月份开始到9月末为流行季节,以7~8月份最为严重.多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鸡。一月龄左右多发生盲肠球虫病,2月龄以上的鸡主要发生小肠球虫病。
  
  1.2临诊症状
  
     盲肠球虫病 主要表现:①3~6周龄鸡多发,病鸡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嗜睡食欲不振鸡冠苍白;②病鸡下痢,排出带有血液的稀粪或血便。
  
      小肠球虫病 主要表现:①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鸡,病鸡鸡冠苍白消瘦精神委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;②下痢.排出大量粘液样棕褐色血便。
  
     慢性球虫病 主要表现①常见于1~3月龄的雏鸡或成鸡;②病鸡逐渐消瘦贫血,间歇性下痢,排水样乳白色或砖红色的粪便,往往夹杂有未消化饲料,饮欲增加;③病程长,生长缓慢,饲料报酬低,尾毛粘有粪便,体重偏低。
  
  1.3剖检变化
  
      盲肠球虫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。盲肠膨大,充满血液或血凝块,肠壁肥厚,有许多出血斑并发生糜烂。
  
      小肠球虫病 病变多发生在小肠前段,肠壁呈暗红色肿胀,浆膜面可见白斑和出血点。切开肠管,可见粘膜面有许多出血点,内容物中常有粘液和血凝块。
  
      慢性球虫病 病变主要表现为肠道苍白,失去弹性,肠壁增厚。
  
  1.4预防
  
  坚持每天清除鸡场中的粪便或采用网上平养育雏,尽可能避开鸡雏与粪便的直接接触;
  
   鸡舍地面饲槽饮水器鸡笼等要定期****清洗消毒;③在多雨潮湿和温暖的季节,要加强对幼鸡的饲养管理,定期用药物预防。
  
  1.5治疗
  
   30%磺胺氯吡嗪钠(三字球虫粉)可溶性粉、地克珠利可溶性粉、磺胺类药物配合维生素K3可溶性粉(按产品说明使用)混合饮水,连用5天,效果较好。
  
  (亦可用盐霉素钠预混剂、地克珠利预混剂、莫能菌素钠预混剂、二硝托胺预混剂、赛杜霉素钠预混剂等配合维生素K3预混剂拌料,连用3-5天。
  
  二 住白细胞虫病(白冠病)
  
  2.1 流行病学
  
  本病爆发流行季节,与各地气候有关,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,南方一般4~6月份进入发病高峰,北方多在6-9月份,本病主要由库蠓(小黑蚊子)传播,有库蠓的地方往往就有本病的流行和发生。
  
   发病日龄 雏鸡和成鸡均能感染,但1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,可达20%~65%;成鸡仅个别死亡,并且白色鸡种比红色或褐色鸡种发病率高。
  
  2.2临诊症状 本病自然潜伏期6-10天
  
      雏鸡和青年鸡症状明显。病初,病鸡发高烧,食欲减退,精神沉郁,流涎,下痢,排绿色稀便.随后,贫血,鸡冠和肉髯苍白.生长发育迟缓,四肢轻瘫,活动困难,病程一般为数日,重症可致鸡只死亡,死亡前往往出现呼吸困难,嗑血等现象。
  
     成年产蛋鸡 产蛋率突然下降1%~20%,个别产蛋率下降幅度达50%以上,软壳蛋增多,可占总产蛋量的5%左右,蛋壳有时有红色颗粒沉积;少数病鸡出现症状后开始有零星死亡现象,有的无症状而暴死。
  
  2.3剖检变化
  
    病死鸡消瘦,高度贫血,血液稀薄。心脏、胰脏、肠系膜、输卵管黏膜、腹腔脂肪表面出现弥漫性针尖至针鼻大突起(凸起)的小血肿和少量黄白色小结节。
  
     腿肌、胸肌、肝、肾和胸腺有部分出血,部分病例胸腔充满液体和血块;2.3.3部分病例肺脏出血,肝脾肿大,有的肝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灶,卵巢充血,卵泡呈暗红色,卵泡破裂充满腹腔。
  
  2.4预防
  
     杀虫 在本病流行季节,对鸡舍内外,每隔6-10天喷洒一次杀虫剂如菊酯类杀虫剂以2000倍液或40~60毫克/公斤水,晚间带鸡喷洒。
  
    药物预防 在流行季节,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乙胺嘧啶(按0.00025%比例)或磺胺间甲氧嘧啶(按0.005%比例)连用10~14天,有很好的预防效果。
  
  2.5治疗 治疗药物很多,不影响蛋鸡产蛋且效果确实,较好的用药和治疗处方列举如下:
  
        白冠康按1~1.5毫克/公斤体重(一般2公斤左右成鸡300~400羽/克拌料)配合维生素K3混合饮水,每日一次,连用3~5天。
  
        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50~100毫克/饲料配合维生素K3混合饮水,连用3~5天。
  
   乙胺嘧啶按4毫克/公斤饲料磺胺间甲氧嘧啶按200毫克/公斤饲料配合维生素K3混合拌料,连用5天,间隔3天后,再按乙胺嘧啶2毫克/公斤饲料磺胺间甲氧嘧啶100毫克/公斤饲料配合维生素K3混合拌料,连用3~5天即可。
  
  三 绦虫病
  
  3.1流行病学 常年在鸡体内生存,但传播繁殖旺季主要是温暖潮湿的季节,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从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,其常见的中间宿主要为蝇和甲虫;常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,所以日龄的家禽均有发生的可能。
  
  3.2临诊症状 ①幼鸡严重,成鸡较轻。②病鸡精神不振,食欲早期增加,当自体出现中毒时,食欲减退,但饮欲增加;消瘦贫血羽毛松乱,排白色带有粘液和泡沫的稀粪,混有白色绦虫节片。③严重感染时,部分病例常有进行性麻痹,从两脚开始,逐渐波及全身,即出现瘫鸡;有时部分病例经过一段时间后鸡体中毒症状解除后不治自愈,但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。④.成鸡感染本病一般不显症状,但影响免疫疫苗时抗体的产生;严重时,产蛋量下降或产蛋率上下浮动,个别严重病例出现腹腔积水即水档鸡和神经症状即瘫鸡,常因激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而衰竭死亡。
  
  3.3剖检变化 ①脾脏肿大.肝脏肿大呈土黄色,往往出现脂肪变性,易碎,部分病例腹腔充满腹水;②小肠粘膜呈点状出血,严重者,虫体阻塞肠道;③部分病例肠道生成类似于结核病的灰黄色小结节;④因长期处于自体中毒而出现营养衰竭和抗体产生抑制现象,成鸡往往还表现卵泡变性坏死等类似于新城疫的病理现象。
  
  3.4预防 ①经常清扫鸡舍,及时清除鸡粪,做好防蝇灭虫工作.②幼鸡与成鸡分开饲养,最后采用全进全出制.③制止和控制中间宿主的孳生,饲料中添加环保型添加剂如在流行季节里饲料中长期添加环丙氨嗪(一般按5克/吨全价饲料)④定期进行药物驱虫,建议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预防性驱虫一次.
  
  3.5治疗 发病后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
  
      丙硫苯咪唑: 15~20毫克/公斤体重,晚上混入饲料内一次性投服, 每晚一次,连用3次;间隔7天后再重复驱虫一次.
  
       吡喹酮:    10~20毫克/公斤体重,晚上混入饲料中一次性投服, 间隔7天后再重复驱虫一次.
  
       氯硝柳胺:   50~100毫克/公斤体重,晚上混入饲料内一次性投服, 间隔7天后再重复驱虫一次.
  
      硫双二氯酚: 100~200毫克/公斤体重,晚上混入饲料内一次性投服, 间隔7天后再重复驱虫一次.
  
  四 鸡体表寄生虫病
  
  4.1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夏秋季节,由于温度和湿度特别适合体外一些生物的繁殖,故而,发病较其它季节严重.寄生于鸡体表的寄生虫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虱、臭虫、皮刺螨、跳骚、鸡蜱等。
  
  4.2临诊症状 鸡的外寄生虫主要以鸡的羽毛、绒毛及表皮鳞屑为食,有的叮咬吸血。病鸡表现为皮肤发痒,眠食难安、羽毛脱落,甚至引起贫血,消瘦,生长发育停止,产蛋下降啄羽、啄肛等。跳骚有时还钻入皮下,引起皮炎。有些还能够引发家禽螺旋体病的爆发。
  
  4.3预防 经常清扫、洗刷地面用具等,定期用药物预防
  
  4.4治疗 ①菊酯类杀虫剂按40~60毫克/公斤水或2000倍液喷洒鸡     来 源:中国禽病防治网 

关闭